ENGLISH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今日冬至

今日冬至

    今日0时28分,迎来冬至节气。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

    冬至阳生春又来。新的开始,祝大家平安如意!

 

冬至三候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温热。

 

冬季习俗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苏州地区尤其盛行。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山东地区较典型的冬至民俗,尤以滕州为盛。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冬至养生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而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

 

    冬至正是“阴阳大变身”的时候,也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

    建议: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建议: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而饮食调养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

    建议: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冬至饮茶

 

    冬至虽雪寒料峭,天寒地冻,却一阳初生,阳气已在慢慢酝酿,助长阳气可饮一些温性的茶品,如普洱熟茶、红茶、炭焙武夷岩茶等为佳。

    温热的茶性沉淀出暖色的茶汤,看着就让人温暖,发酵的制茶工艺去掉茶的“棱角”,温润养人,最适合在冬天饮用。

    醇香温润的口感,一股热流直抵体内,在寒气逼人的数九寒天,更有暖身之效,还可以融化冬日的忧郁落寞。

    冬至,阴极之日,不妨与家人围坐喝茶,寒中饮暖,蓄养阳气,静静品味,在茶汤中感悟四季的轮回,传递幸福的温度。祝各位茶友们冬至快乐,团团圆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