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围炉煮茶:逐渐兴起的雅致


寒夜客来茶当酒

每到寒冬季节,围炉煮茶,成为爱茶之人每日必心心念念的事!

天寒地冻,围炉煮茶,三五好友,无论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还是从闲语八卦到不语沉思,都是很惬意的!有客来访,生火煮茶,彻夜寒暄,不失为冬日暖意,也是一种相烹对饮的情趣。

一炉炭火,我们煮的不是茶,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欢悦。

一盏汤,我们喝的不是水,是“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的情愫。

煮茶可以多人进行,也可以独个自煮、自品。

它能给人带来的身心美妙感受,能换来无穷的回味。这样的意境也是今日的爱茶之人所追求的。为了让各位爱茶之人都能随心“煮茶”,我们不妨细细说下煮茶的历史由来,何为煮茶、煮茶需要选择何种茶,何种炉具?

煮茶的历史由来

煮茶是茶艺的一种,古往今来皆有关于煮茶的记载和研究。我国人们饮茶是从鲜茶叶生吃咀嚼开始,后演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方法。

图片

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经》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何为煮茶

煮茶其实并非新技法,陆羽《茶经》中就有相关记载。陆羽煮茶法讲究技艺、注重情趣,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


所谓煮茶,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唐宋时代推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烹煮。还可以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称之为"吃茶"。

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明清以后,泡茶盛行。


煮茶时使用的茶水比例随意,茶友可根据自身饮茶瘦和厚,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水比例。因煮茶没有泡茶般要求细致,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于冷水时加入壶中,烧开后改为小火烹煮,同时揭开盖子或盖侧放,可散去茶品中的异味,茶性也会更为温润。

 

一般煮茶时会搭配轻缓的音乐、香道等内容,从器材准备、烧水到煮茶、品饮,整个节奏轻缓、舒适,并且富有形式感,通过肢体的静带动精神的静,可以让人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情绪的放松。


适合煮茶的茶品

煮茶虽好,但并非哪种茶都可以煮着喝。

一般年份较长、全发酵,茶性甘醇浓烈的茶品比较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这些茶品由工艺制程经过时光的炮制,褪去了最初的青涩寒凉,茶性趋于温热。此类茶品烹煮后不会因过于苦涩而难于下口,而温热的茶性用来驱寒又再适合不过。

1,煮茶比较合适发酵重的茶叶:如熟洱,老茶头,大黄片,红茶,老普洱,陈年铁观音,老白茶、陈年岩茶。

2,铁观音、绿茶这类轻发酵的茶叶,沸水冲泡为佳,不宜烹煮。此类茶叶,煮后茶叶变黑,茶汤变紫,且有异味,难于入口。

煮茶用具

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煮茶的壶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组合:

1、 炉具主要有:炭炉、电炉、酒精炉;2、 壶具主要有:紫砂壶、陶制壶、金属壶、玻璃壶;

3、所用燃料:竹炭、木炭、电、酒精等


推荐一,挑选煮茶的壶时可选用:1,耐煮透气的陶壶。2,可分析铁离子软化水质的老铁壶。3,用高硼硅玻璃作成的壶,方便观察内部煮物情况。

推荐二:可选用荔枝木、龙眼木制成的炭,会有淡淡的果香。还有潮汕人喜欢的橄榄炭,火焰稳定,最适合慢火深煮。而最高级的备长炭则不用过于追求。


如何煮茶?

煮茶可以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

在煮茶之前,首先看看茶泡过没有,泡过的老茶,适合用温水煮茶。没有泡过的茶,洗茶后加冷水煮,更有利于把茶煮开。


其次,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既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又可让老茶的精华完全释放出来。

煮茶使用的茶水随意,茶友可根据个人喜爱适合自己的茶水比例。因煮茶没有泡茶般要求细致,若是茶汤过淡,追加投茶或是延长烹煮时间;若是茶汤过浓,适量加水煮开即可。


茶叶于冷水时加入壶中,烧开后改为小火烹煮,同时盖子侧放,可散去茶品中的异味,茶性也会更为温润

煮茶时间30~60分钟,如此茶汤方可达致浑厚温润。烹煮后的茶汤注入公道杯即可分杯品饮,同时炉具可保持小火加热保温煮茶的茶汤,顺滑甘甜,常带有点米香、棕香。



拼配煮茶

除了烹煮一种茶,茶友还可选择不同茶类的搭配烹煮。

煮茶可以不局限于烹煮单一种茶,将不同茶叶组合起来煮可以达到不同的养生效果。比如,我们在冬天常会将熟茶与老白茶以1:1的比例拼配后烹煮,老白茶会将熟茶的温热发散至全身,用于驱寒再适合不过。



曾经有古人说过:“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样的场景,特别是在寒冬慢慢长夜时,令人心向往之: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能让经过朔风寒冷的人从内而外地暖和起来,屋外雪压寒枝,炉内星火点点,茶汤鱼眼乍现,窗边疏梅暗香,杯中茶香流转,一幅冬日饮茶其乐融融的画卷。(部分图片来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